一、我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搶抓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機遇,加強領導,尋求突破,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發展氛圍日趨濃厚,發展成果初步顯現。2013年,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209.13億元,居民網絡消費176.62億元,網絡零售順差達32.5億元。今年1-9月,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259.3億元,同比增長74.2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0.3個百分點,居民網絡消費184.59億元,同比增長47.9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3個百分點,網絡零售順差達74.71億元。我市在全國內貿網商密度最高的25個城市中排名第8,在外貿網商密度最高的25個城市中排名11,在零售網商密度最高的25個城市中排名13。在阿里研究院評選出的“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佳城市”中,我市名列第24位。
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特點:
(一)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一是組織機構不斷完善。成立了張兵市長任組長的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商務局設立電子商務處,配備2名專職人員。各縣(市、區)都設立了電商工作機構。二是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市政府出臺了《臺州市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規劃(2013-2017)》、《關于加快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扶持政策》。扶持資金總額三年內每年為3000萬元。椒江、路橋、玉環、天臺、仙居等地也出臺了電子商務扶持政策。三是人才培育如火如荼。制定出臺《臺州市電子商務培訓實施方案》,建立了高等院校、電商企業、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電商人才培訓隊伍,2014年至2017年內將完成覆蓋黨政機關、企業群體、電商專項人才、高校學生、社會大眾等各個層次共10萬人次的培訓,今年已培訓176期、13079人。
(二)電子商務各類平臺快速發展。一是綜合性平臺企業發展良好。“前店后廠”平臺2013年在線交易額達19.1億元,當年上繳稅收520萬元;今年1-9月完成交易額41億元,全年有望突破50億元。“臺州商城網”積極借力資本市場,已于8月8日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聚寶盆依托中標實施全省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資源的優勢,上線試運行O2O移動電商交易平臺。二是專業性平臺百花齊放。臺州上藥自主開發的“藥藥好”電子商務平臺已運行,填補了國內B2B+O2O模式的醫藥電子商務專業平臺的空白,首日注冊用戶超萬家,成交額破千萬元大關。浙江長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依托傳統海鮮干貨交易市場,建立了農產品現貨訂單交易模式,今年上半年交易額達7600多萬。美萊美致力于整合家裝全供應鏈,打造融合線上線下的一站式家裝模式。納聯機電布局全國連鎖經營的O2O水泵電機銷售網絡,推動臺州水泵機電產業整合提升,目前已在全國建立40家加盟店。三是電子商務園區建設有序推進。據初步統計,全市目前在建、擬建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樓宇)16個,建筑面積達57多萬平方米,已入駐企業達600多家,預計到明年,將陸續建成10多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區。 臺州經濟開發區在主城區規劃建設專門的電子商務園區。該園區占地23畝、總建筑面積達3.8萬平方米、總投資為2.5億元,由電商龍頭企業主體開發建設,已動工建設。椒江區高起點建設星星集團電子商務產業園,并計劃年內在海門、洪家、前所3個街道啟動建設專業電商園區。溫嶺電商創業園已開始運營,辦公面積達12000平方米,并專設1000平方米的大學生人才孵化園和2000平方跨境電商區。臨海世通物流電子商務園項目年內將基本建成,占地129畝、總投資3.5億元,建成后將成為集物流、電子商務和倉儲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園區。
(三)電子商務推動轉型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是企業應用電商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全市現有各類中小網店5萬多個,傳統生產企業開設“天貓店”從去年的900多個增加到1576個,其中旗艦店約占三分之二。愛仕達公司自開展電商以來,銷售網絡更加健全穩固,年網絡銷售額從2010年的1000萬元發展到2013年的1億多元,預計今年能突破2億元。天臺新青年電子商務公司整合國內外汽車內外飾資源,打造集培訓、辦公、生產、產品展示、倉儲、物流于一體的產業鏈,并不斷強化自身服務品牌的打造,實現更高的產品附加值,成立當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個億。三和超市、瑞人堂醫藥館等傳統商貿企業紛紛開展電商業務,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更好地利民、便民、惠民。二是電商特色區塊不斷涌現,帶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天臺坦頭鎮大力推進汽車用品產業電商化,目前擁有“中國汽車用品制造基地”和“中國汽車用品出口基地”兩大“國”字號品牌,網絡銷售額超過33.2億元;創建運行“天臺•中國汽車用品價格指數”,在提高天臺汽車用品生產基地及市場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同時,從生產商、銷售商轉型為信息服務供應商。此外,三門珠岙鎮交通設施、天臺白鶴鎮襪業、臨海杜橋鎮眼鏡、仙居下各鎮工藝品等多個區塊都各具特色,有效地帶動了產業轉型發展。三是農村電子商務扎實推進,改變了農產品的銷售模式。椒江區的綠速配送、田家園凈菜網等農產品銷售電子商務平臺運營良好,把服務送到了居民家門口。仙居縣被列入全省農村電子商務試點縣,今年楊梅節期間,試水C2B訂單農業模式,網絡銷售楊梅總量超過11萬箱。三門縣加強與順豐快遞的合作,活體青蟹的銷售范圍拓寬至全國,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
(四)電子商務服務生態初具規模。一是擁有一批頗具實力的電商服務企業。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呈現經營規模不斷壯大、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服務模式不斷創新趨勢。“聚寶盆”、“漢創”、“我要開店”、“芒果在線”、“淘寶臺州商盟”、“淘金”、“恒翔網絡”等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提供代開店、代運營全程服務和拍照、攝影、設計、廣告等專項服務以及商品配送服務等,有力地推動了臺州電子商務應用,同時也成就了企業自身發展壯大,“聚寶盆”已成為全省“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唯一一家承辦服務企業。百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百度唯一的臺州總代理,為開展電子商務的本地企業提供相關服務。二是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啟動。市本級和天臺、三門、仙居率先進入全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地區,明年將在全市鄉鎮、園區和專業市場設立電子商務服務聯絡點,形成覆蓋全市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物流快遞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尤其為網絡零售業務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撐。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10255萬件,同比增長57.9%,全國城市排名第19位,業務收入120689萬元,同比增長46.1%,全國城市排名第26位。今年上半年業務總量7499.9萬件,同比增長79%,全國城市排名第15位,業務收入75002.6萬元,同比增長42.6%,全國城市排名第25位。順豐速遞、“四通一達”等國內主流快遞企業均已在我市落戶,天天快遞等本土物流企業正通過資源整合和管理創新,積極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變。三是電商民間基礎不斷夯實。我市電子商務產業民間組織發展迅速,在搭建網絡平臺、開拓網絡銷售渠道、推廣產品品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臺州市網商協會連續舉辦兩屆臺州網商節。淘寶臺州商盟自成立以來,發展盟員1000余名,開展了各類培訓會、交流會70余場。臺州日報掌控傳媒公司聯合海州遠德公司開展了20期微信電商培訓。臺州市移動電子商務協會、臺州市云商會已批準籌建。臨海、溫嶺、天臺等地均已成立網商協會組織。
(五)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強勁。縣域電子商務發展處于全國前列,每個縣(市、區)都有區域特色網銷集群產品,6個縣(市)全部入圍 “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佳縣”,其中天臺位列百強之11位。臺州汽車用品、工藝品、模塑產品、廚衛產品以及諸多農產品等更有可能成為區域品牌產品集散地。
二、我市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市電子商務發展雖已具備一定基礎,但差距也很明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從各地橫向比較情況看,我市電子商務還處于全省中游水平。從1-9月的網絡零售額來看。杭州市達1378.17億元,全省占比36.3%;金華市668.57億元,全省占比17.61%;溫州市483.46億元,全省占比12.73%;嘉興市384.98億元,寧波市341.43億元。我市259.3億元,排名第六。從電商發展程度來看。杭州市是全國電子商務中心城市,擁有阿里巴巴等國際電商巨頭。寧波市是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在大宗商品交易電商平臺和跨境電商方面優勢明顯。金華市把以電子商務為主要內容的網絡經濟作為“一號產業”來培育,除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外,今年還獲批開展跨境電商試點。銀泰網等一批“中字頭”網站落戶金華發展。我市電商企業多從草根發展壯大,國內外知名的電商企業入駐我市還不夠多。
二是從自身發展水平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配套等還需要不斷加強。從基礎設施情況來看,我市互聯網出口帶寬已高達1160G,但金華是全省第二大信息傳輸交換樞紐,可直接與全國核心網節點互聯,互聯網出口帶寬超過2000G,出口能力達到省會城市標準。各類電商園區“低、小、散、弱”的問題十分突出,產業集聚效應還不夠明顯,在規劃理念、項目招商、公共服務配套等方面與先進地市還有差距。從電商配套服務體系來看。隨著電子商務對各行業滲透和融合越來越深入,電子商務企業對法律法規、金融支持、物流配套、信用體系等方面的配套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但我市在這方面的短板還比較明顯:如長昌電子商務就對經營業務性質把握不定,又得不到相關的法律服務,一度暫停了業務。
三是從電子商務人才培育體系看,培養和引進人才的綜合性優勢還不夠明顯。隨著我市電商戰略的不斷推進,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目前我市的電子商務培訓工程還剛起步,高等院校剛剛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導致本地電子商務人才成長緩慢。從人才引進的角度看,我市以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對外招聘時往往考慮較多的是制造業人才,電子商務人才的引進還有待加強。
三、今后工作安排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最佳時機,總體要求是:圍繞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性電子商務示范中心城市的目標,以臺州主導產業和市場發展優勢為基礎,以建設電子商務集聚區為載體,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加快電商主體培育,深化電商應用普及,完善配套體系建設,構建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產業鏈,促進電子商務產業和傳統工貿業融合發展,打造臺州經濟升級版,實現臺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到2017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3000億元,網絡零售額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0%左右。
下一步,我市將以深化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為契機,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進我市電子商務跨越式發展。
(一)完善電商政策體系。一是完善工作機構。調整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增設市跨境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市、縣(市區)聯動協調機制,統籌解決電子商務發展重大問題。各縣(市、區)要盡快設立電子商務專門科室,落實編制、職能和人員。二是建立考核制度。將電子商務發展指標列入市對縣(市、區)責任制考核內容。三是完善政策配套和落實。細化《關于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各地要進一步研究推出人才引進、電商園區和產業基地建設、企業招商等方面的實施方案和具體政策。積極組織椒江、天臺申報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市、區)項目;組織前后科技、臺州商城網申報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平臺建設項目;組織愛仕達申報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并研究出臺市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認定管理辦法。
(二)加強電商企業培育。一是培育和引進重點電商企業。扶持一批立足于臺州特色產業的電商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扶持“前后科技”、“聚寶盆”、“臺州商城網”、“美萊美”等代表性企業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以電商園區為依托,建立完善創業孵化基地,鼓勵青年網上創業,大力發展臺州網商群體,為電商產業發展積蓄人才基礎。引進一批電商企業,把電商企業納入招商引資目錄庫,圍繞電子商務、信息軟件、通信服務、電商物流、互聯網金融五大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特別是引進一批上下游配套產業如倉儲配送、運營創意、網絡推廣等電商服務機構,從而加快形成以龍頭骨干企業為核心,大中小企業緊密協作的產業組織體系。二是積極推進“電商換市”。依托我市特色塊狀經濟和專業市場等資源,支持二手車、工量刃具、汽車用品、塑模產品、工藝品等重點市場興辦網上市場,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使用行業電商平臺,努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專業電商平臺。三是打造電商經濟產業帶。借鑒天臺汽車用品產業壯大的經驗,扎根塊狀經濟帶,依托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推動服裝、家電、塑料制品、家居、母嬰用品等商品進行網上銷售,在各個縣(市、區)各打造1個以上的臺州產業帶,叫響臺州制造的品牌。
(三)加快電商產業集聚。一是加快園區建設。充分依托產業集聚區、重點市場和重點區域,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集平臺建設、物流配送、融資支持等多功能、多業態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引進高水平的電商運營企業直接參與園區的經營管理。重點支持建設前后科技電商產業園區、臺州市電商城,完善聚寶盆電商產業園區綜合服務功能,支持中非經貿港、星星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跨境電商園區。注重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力爭2015年前,各縣(市、區)都建設1個以上且銷售額在10億-50億元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借鑒金華市“存量啟動、整體規劃、一園多點、集聚發展”的操作思路,通過“騰籠換鳥”、“退二進三”等措施,將閑置樓宇、廠房打造成電商園區。對國家、省和市重點電子商務項目和各類電商產業基地、電商物流基地,要優先建設用地布局,優先保障項目用地等。二是完善服務配套。在重點園區設立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吸引網商、電子商務及服務類企業入駐,形成集聚效應,打造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帶動更多的自然人成為網絡經濟市場主體。引進一批商務型網站、網站網店設計、視頻廣告制作等信息化技術服務企業,為 “網商”提供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等配套支持。加速開發移動電子商務、移動多媒體、移動搜索等新業務,為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提供技術保障,把“信息高速公路”做得更寬,讓“車子”跑得更多、更快。三是推動物流發展。推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與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培育和引進一批國內外優秀快遞物流企業到臺州設立區域總部。繼續支持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企業,推動我市本土物流企業加速向第三方物流轉變。加快臨海匯溪區塊“無水港”項目和物流電商項目發展。扎實推進位于黃巖院橋的省重大產業項目洲锽物流中心的前期工作。爭取菜鳥網絡落戶臺州火車場站區塊。支持城市社區建設網絡購物快遞投送場所,新建小區應將快遞投送場所納入規劃。盡快構建覆蓋全市主城區、縣城,并逐步向城鎮和農村延伸,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
(四)普及農村電商。一是建設臺州特色館。整體展示臺州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產品,鼓勵在1號店等其他第三方平臺開設特色館,擴大臺州農產品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二是加快構建農業O2O平臺。按照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推出休閑觀光農業、文化創意農業等特色產品,利用臺州旅游APP、微信公眾號和微店等進行公益營銷。三是深化“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穩步推進路橋、溫嶺、玉環共350個進萬村網點的建設,建設各鄉鎮、街道的村網點“示范點”,拉動農村消費,解決農村特產銷路問題,促進農村青年創就業。
(五)開展跨境電商。一是積極爭取跨境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努力成為下一批國家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二是創建跨境電商園區,支持中非經貿港、星星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成為省商務廳、財政廳重點支持的跨境電商園區,爭取在明年年投入運行。三是積極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推進“電子口岸”建設,實現外貿單證的標準化和數據化,積極爭取省郵政管理局支持,設立國際郵件互換局分支機構。